家电回收和以旧换新,对于家里不再缺少电器的现代人来说,当然并非是个新鲜事。而近期包括美的、格力、TCL、海信、长虹等家电巨头力推的“互联网+回收”模式
7月24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官方微信公布了备受瞩目的第一批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典型经验做法,涉及格力、TCL、长虹、美的等六家责任制生产企业。这一重大举措将逐步推动国内废旧家电的回收与资源再利用产业的发展,同时“互联网+回收”模式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我国每年淘汰的废弃家电数量惊人,但家电循环产业规模仍无法匹配。根据中国家电研究院数据,2021年首批目录家电产品理论报废量约为2.08亿台,同比增加10%,而同年废弃电器电子科技类产品的处理数量约8779万台,处理数量占理论报废量的比例为42%,且2020年我国废旧家电回收渠道中约80%来自社会回收,实现规范化环保拆解和再回收的比例占40%左右,落后于日本等发达国家(同期日本64.8%)。
更令人担忧的是,规范化回收企业占比较低。目前海外家电回收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困境似乎也与我国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发达国家对于废弃电器和电子科技类产品的回收处理早已付诸实践。国外发达国家较早开始关注废弃电器电子科技类产品回收,其中日韩、欧洲表现更为积极,一方面,这些国家更为关注环境保护问题,更为考虑在处理废弃家电的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日韩等国资源供给较为紧张,家电产品中各种资源的回收有利于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
从2009年国务院发布《废弃电器电子科技类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开始,中国废弃电器处理事业进入体系化发展已经有13年,我国废弃电器产品的处理管理体系已经相对完善,且在互联网推动下,电子科技类产品的线上回收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但整体回收规模与每年报废规模仍不匹配。还存在大量游离在正规回收企业之外的个体回收商贩,其规范化、规模化程度仍较低,在回收、拆解和再利用环节仍面临较多难题,行业仍待有序发展。
国内大多数的废旧家电仍被小商贩收走,尚无法达到正规环保处理要求。部分废弃家电产品或是通过翻新后进入二手市场,或是经由不规范拆解,不仅会为广大购买的人带来不小的安全风险隐患,同时拆解过程泄露的化学物质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解决能力不足以满足每年淘汰的家电规模,处理成本比较高,而消费者处理意愿不高也让局势更严峻。
旧家电通过正规渠道回收,2020年实现环保拆解和再回收的比例仅占40%左右,与日本64.8%的回收率仍有很大的差距。大量的回收仍通过分散式、碎片式个体户实现,尚未纳入监督管理体系,其拆解过程容易对生态环境能够造成二度损害。
国内家电回收利润低,大量依赖政府补贴,且补贴基金资金发放周期较长,消费者未形成付费处理废旧家电习惯,企业难以实现良性发展。而海外大多由制造商负责回收及循环利用,其中日本采取“谁生产、谁回收”机制,消费者的废旧家电需要购买“家电回收券”,并通过家电零售商收集废旧家电,并交付给家电制造商处理。而欧洲市场往往由生产者承担回收处理费用。
拆解难度大,简单拆解回收为主,无害化处理不足。主要以简单材料回收为主,如铜、钢铁、玻璃、塑料等。但对环境有害但拆解较复杂的材料回收难度较大,如氟利昂、含铅玻璃等。
废弃家电回收行业是我国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几年发展,我国家电回收政策逐渐完备。7月底,经过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共同组织专家对第一批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开展情况做评估后,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官微公布了第一批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典型经验做法,将积极地推进“互联网+回收”模式。而被作代表的格力、长虹、海信等六家家电巨头各自构建出一套回收网络体系。
以美的为例,其在全国布局40个集散中心开展回收业务,负责下游货场或美的体系门店逆向回收网络管理,各集散中心均在美的回收系统内完成建点,以年度为周期与美的签署电子版网点服务承包协议,全面构建回收体系。而如TCL,则选择在粤东三市开展回收仓建设工作,以减少回收站及贸易商等中间环节。再比如格力,搭建了塑料循环闭环产业链,实现了消费后再生塑料(PCR)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过程控制,逐步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结合家电回收的模式对企业来说可以很好地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包括运用线上渠道,加强线下服务,以及提供上门回收服务,以便于满足多种客户的需求。这些举措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又能大大的提升品牌形象和客户忠诚度。随着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推出,家电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资金状况更强,更可通过全国深入的网点布局,提升规范化回收及拆解能力,行业份额或逐步集中、优胜劣汰或提速。
声明:本文综合参考华泰睿思、贝壳财经、财经早餐、家电评论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入市需理智,理财需谨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依据。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